老人被儿子送进养老院,含泪告诉身边人:生儿子和生女儿真不一样
自从老伴因病去世后,今年75岁的罗大爷因为腿脚不便,孤身一人在村子里无依无靠,便想着去镇上和儿子一同居住。
当他打定主意后,便给儿子拨通了电话。儿子在电话那头一口答应,还说等他周末放假时,便来村里接罗大爷过去。
罗大爷赶忙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满心欢喜地等着儿子来接。可谁知,儿子在周日当天接老人前往镇上时却说:“爸,我给你找了一家养老院,我和倩倩已经去养老院里咨询了解过了,那家养老院设施、服务都很不错。而且那边老年人也多,你还可以和他们一起聊天,做一些娱乐活动,挺热闹的。”
罗大爷顿时感到怒火中烧,他身为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根本接受不了被亲生儿子送去养老院的结局。
况且,他认为儿子在镇上的房子是自己和老伴省吃俭用大半辈子才买下来的,自己有权和他们一起居住。
儿子和儿媳不与自己商量,擅自决定把自己送去养老院的做法,实在太不孝顺!
他在车上和儿子大吵大闹,儿子看着情绪如此激动的罗大爷,只好放弃把父亲送去养老院,而是用和他们一同居住的话来安抚罗大爷。
可是罗大爷在儿子家住了没几日,他便感受到儿媳对自己满满的“恶意”与“嫌弃”。
他想要和小孙子接触,儿媳会立马抱走孩子;他给大家伙做饭,儿媳却对着一桌子的菜点起了外卖......
罗大爷知道儿媳不喜欢自己这个老年人,他起初只是觉得内心有些难过。
可是真正让他寒心的,是儿子面对自家媳妇的这种行为无动于衷,甚至总是帮着媳妇说话。
与他们同住的这几日,罗大爷也明白,他们都是在变相地赶自己走。
在儿子家住了一段时间后,罗大爷实在是熬不住了,无奈之下,只能妥协住进了养老院。
进入养老院整整一年了,儿子和儿媳没来看过他一次,就连电话也没有打一个来关心一下,老人心寒至极。
他每每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分享给自己的与女儿一同生活的幸福生活,有女儿陪伴在他身边,内心都羡慕不已,含泪告诉身边人:生儿子和生女儿真的不一样!
相信有一些老人和罗大爷有着共同的经历。老人们总以为有了儿子,自己的晚年生活便有了保障,可事实却与自己内心所想的相差甚远。
其实,生儿子还是生女儿并没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孩子才能成为孝顺的人。
如何培养出孝顺的孩子?做好三点很关键,别忽视了
◎不可重男轻女
有些老人到晚年,儿子不孝顺,女儿不体贴,吴阿姨今年便是体会到了子女不孝顺的苦。
吴阿姨今年年初生病住院,儿子以工作繁忙为由,不曾来医院探望。
她便想让女儿来医院照顾,可是女儿却说:“好事永远是哥哥第一位,现在就想起你还有个女儿了吗?”无奈之下,吴阿姨只好请了护工照料自己。
她看着隔壁床的病友受到女儿的精细照料,内心羡慕不已,开始悔恨自己以往总是偏心儿子、忽视女儿。
很多父母至今还留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儿出嫁后便不再是自家人,养儿防老才是主旋律。
这种教育方式,养出了很多“白眼狼”儿子,也养出了很多因为父母偏心而深受伤害,对亲情和家人失去信心与渴望的女儿。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心头肉,我们不应该因为所谓的封建思想,而影响家庭和谐。
不公平的爱和关心,最后会变成一把利剑,伤害身为父母的我们。因此,无论男女,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尽可能地做到一碗水端平。
◎父母以身作则
孔子把“弃老而取幼”称为一个家庭里的不祥之兆,多少人虽然承担起了爱护子女的责任,但是遗忘了赡养老人的责任。这样的家庭,很难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他们将来的表现其实是父母当下的表现。有一些父母对待自己的长辈毫无感恩之心,又如何能够教育出孝顺的孩子呢?
孩子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当他们看见父母目无尊长,不会赡养老人,孩子自然不明白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尊敬。
同时,父母还应该教会子女懂得付出,而不是一味地向孩子传递父爱与母爱。
有一些孩子只会向父母索取,而不会反向关爱父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成为反哺的乌鸦。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享受爱,而不是互相传递爱。因此,我们也要给孩子创造付出爱的机会。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早餐时让孩子帮忙摆餐具,他们会因此感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一员,同时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晚上,一家人看电视时,可以让孩子给每位家人倒一杯水,小小的举动,却能让爱传递开来。
或者,教孩子写简单的感谢便签,贴在冰箱上或门上,对家人的帮助和照顾表示感激。这些日常的小习惯,都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关爱他人,享受付出的乐趣。
◎避免溺爱孩子
“养废”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溺爱。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
这是出于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我们想要做一个好妈妈、好爸爸的表现。
特别是面对孩子的哭闹、耍脾气,所有的不同意都会变成同意,所有的拒绝都会变成接受。
但是,父母要明白,我们对孩子的爱是需要限度的,一旦爱得太满,孩子会因为沉溺在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中,变成一个坏孩子,甚至成为一个不孝顺的孩子。
那些在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蛮横、抗挫能力差,我们都说“慈母多败儿”,正是这个道理。
而这些特征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纠正自身的脾气性格,他们大多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顺父母。
结语
儿子并不是我们将来安享晚年的保障,女儿也不是出嫁后就抛弃原生家庭的白眼狼。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做好父母应做的事,给孩子最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孝顺的人,他们会出于本能地爱父母、孝顺父母。